©网易吉安大福 2020-06-25 (212)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网易吉安大福,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一种观点认为,在2000年左右,一个出差走南闯北的广东人,哪怕到了是乌鲁木齐,去卡拉ok,都有外地朋友点歌让他唱《海阔天空》,因为他们除了听beyond的,就没听过其他用人字正腔圆的粤语唱。
香港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文化黄金时代,加上大量的外埠演出,以及外地劳工(菲佣、印巴籍移民),它的文化辐射力强悍得很。而九十年代流行文化广州最强的有毛宁、杨钰莹,后来又有《外来媳妇本地郎》,问题是这些都没有辐射去亚太区和东南亚。香港
在文化层面,广州就没什么文化辐射力是能去到亚太区或者东南亚的,就算说有饮食文化都很牵强。要说文化输出,粤语区的现代文化中心是香港无疑,远超广州。
我们说美国是世界文化中心,它有好莱坞、它有NBA,我们说法国是世界文化中心,它有罗浮宫、它有红酒,我们说日本、韩国是东亚文化中心,他们有日韩明星、有整容,都是很清晰有具体文化符号的。
广州有什么文化符号?羊城、饮茶、骑楼等等,都可以。问题是辐射到亚太辐射到东南亚了吗?并没有。粤语最近几十年有很强的文化辐射力,但并不是从广州而起,是香港,那粤语的文化中心就是在香港。亚太区和东南亚很多人认识成龙、张国荣,却没有一个广州的……
对此观点不敢苟同,有些人太小看经济对文化输出的影响力了,最有文化底蕴的是中原城市群,有用吗?沿海城市一直是中国文化输出的主力军。但说广州没文化底蕴怕是了解不够,繁荣千年的商都都没底蕴,那香港凭什么有底蕴?凭被殖民了一个世纪?
按上述观点所言的文化扩散角度,香港的歌曲电影确实是上世纪末中国的文化加工厂,实现了文化逆向输出。但广州仍然是目前的粤语区文化“集散中心”,人是一个地区主流文化的载体,如果有人从广州出发去往外地,这就是实实在在的传播。
如果只说文化的加工成品输出,那确实比不过香港,只是香港的这种文化输出是艺术加工,跟文化不能完全等同。文化包含艺术,传统,习俗,服装,饮食,语言等等
台湾一部《饮食男女》就把中华饮食文化传出去了吗?这显然不可能,知道是一回事,接受是另一种程度。人与人的接触传播是最彻底的传播形式,这也是伴随着经济交流进行的。
一个区域的文化中心定义是:区域主流文化区的发展扩散中心,越接近中心,越能代表文化特征。
所以亚太地区存在多个文化中心是客观上的。如果从这一点出发,考虑粤语文化的纯粹性,就要考虑文化底蕴了,体现了区域主流文化的发展过程。
当今时代,放眼全球,能跟日耳曼语文化区抗衡的文化体系很少,但汉语区绝对算一个,而日语区是放在整个汉语区体系之内的。语言是最广泛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的思维表现形式,即思想的直接表达,这是文化最本质的符号。
粤语中心在香港还是广州,肯定是有争议的,但要说粤语文化区在东南亚的扩张从香港开始,这话直接截断了语言的历史性,日语的传播不是从日漫输出开始的。
放眼全球,日韩文化只能算中华文化边缘区与西方文化融合形成的次一级文化中心,这是客观事实,抛开最顶层的文化谱系,剩下的都形不成世界中心,美国也只能是之一。
文化的区域性是客观的历史的,哪怕美国世界第一,也取代不了汉语对东亚文化的统治力。我们看,日本法典越是重要汉语词汇就越多。
实际上,近代香港殖民开始时广州已是通商口岸,语言传播是经济交流带来的必然结果,所以香港的贡献未必大得过广州,因果关系得分清楚。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