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Ghauhnom Mrah 2020-06-29 (218)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知乎Ghauhnom Mrah,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其实推普和方言保护之类的语言政策讨论, 本来就是一趟浑水儿, 说不清道不明. 讨论语言政策, 本不涉及粤语的学术层面, 所以我一直避免回答有关的问题. 但看到此问答, 部分粤语人将粤语捧得很高, 也有部分外地人抱着"不让你粤语播音了就打压你了? 看看我们的小孩儿都只会说普通话"的想法. 我想作为一个支持适当推普, 而又支持保护母语, 反对过度推普的人, 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 同时我认为同我观点类似的粤语人, 应该是占大多数的.
同时重申, 广东省内的客家话, 潮汕话, 粤语的其他次方言也面临着推普打压和粤语渗透的双重压力. 有人觉得粤语"总是被打压", 大概是因为粤语(广州话)最突出, 所以反抗的声音最强而已. 更多的小方言使用者都不觉得自己被打压, 这些方言在没人重视的情况下, 或许很快就消失了.
(注: 此文粤语人专指母语为粤语的这部分两广人, 不包含潮汕人和客家人等粤语非母语的族群.)
首先必须声明, 推普对国家内部交流, 对文化经贸发展都有重大意义. 这也是务实的广东人不排斥推普的原因. 原本是粤语授课的课堂, 由于推普的需要, 同时照顾外地的学生, 改成普通话, 当地人没有怨言, 因为这是推普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课堂外的广东人, 也有收听普通话节目, 自觉学习普通话.
几十年过后, 绝大多数粤语人(除了部分老人)都能说一口普通话, 和外地人说话也会主动说普通话. 各地方电视台与广播台, 都有充足的普通话节目, 各公共机构以及商家都提供普通话服务, 而且外地人在广东日常生活, 一般不会遇到沟通上的障碍(除非找老人问路等). 由此可见, 广东推普是成功的, 达到了既定的效果.
但如今的推普政策, 使得部分电视节目从粤语改为普通话, 学校标语将"说普通话"和"做文明人"挂钩起来, 暗示方言为文明的对立面, 甚至部分学校禁止学生在课间和课后讲粤语, 使得小孩接受此种教育后, 回家也坚持和家人讲普通话. 这样有必要吗? 有任何建设性吗?
诚然现在没有人敢在明处说废止粤语, 但过度推普政策逐步推行, 暗示方言不文明, 使青少年对粤语产生排斥心理从而不讲粤语, 那么若干年后粤语就要消亡了. 这种情况在上海和厦门等地在十余年前已经开始了, 这几年广州的小孩(双亲都讲粤语)只会说普通话的也有了, 我表弟就是其中一个.
行政手段推普, 使得方言在某些必要场合为普通话让路, 以便各地人士交流, 排除交流障碍, 从而促进现代化. 我们为此做出了妥协, 不反对普通话授课, 不反对普通话的电视和广播节目, 也自觉学习普通话, 和外地人主动以普通话交谈. 但在其他非必要的场合, 比如原本以粤语播报的节目改为普通话, 我们就不能接受了. 打开电视有几十个普通话频道, 完全能满足外地人的需求, 为何非要拿这几个粤语频道开刀?
我们反对普通话在非必要的场合取代粤语, 因为这会造成粤语的社会功能退化, 从而使粤语被边缘化从而消亡. 原本能在社会通用的粤语, 逐渐变成好友之间才能讲, 再变成只有上一两辈家人才能讲, 再变成只有老人听得懂, 年轻人听都不懂了. 等这些老人故去以后, 粤语自然也就消亡了. 所以我们强烈反对, 因为过度推普的第一步成功, 将方言和落后排外不文明等同起来后, 方言即处于弱势地位, 下面几步的消亡就是自发的了. 如今上海很多中老年人之间互相讲上海话, 却对孙子讲普通话, 正是最好的例证.
我在看到个别回答中, 有部分知友以"一屄屌糟"这样词汇代表方言, 从而营造一种"方言本来就不登大雅之堂"的形象. 方言本来就是高雅和草根并存的, 念得了古诗, 读得了报纸, 泼妇能以之骂街, 文人能以之入文. 有网友用普通话谐音字制作某地方言词汇的图片, 但我很不喜欢. 他们可能觉得自己方言说得溜, 觉得自己保护方言, 但当中不少内容都比较粗鄙, 而且用普通话来谐音, 不写正字, 从而给人"方言本来就是粗鄙的, 就是没有字的"负面印象. 部分人的方言能力退化, 不能用方言来念对字音, 只能用几个口语词来骂街, 这能说明方言本来就不文明? 这本来就是过度推普造成方言社会功能退化的结果, 如果要以此为例说明方言不登大雅之堂, 就很可笑了. 有人要对自身的方言自轻自贱, 抛弃自己母语, 我们只能表示遗憾. 就如连你自己老母都不养了, 让老母活得穷困潦倒, 再跑来跟我们说"你看看你老母这么土这么村炮, 快来跟我认个'麻麻'!", 那我们就只能问候他那个契"麻麻".
还有个别回答表达, "因为作为统战工具, 你们才能有粤语播音的电视台和广播, 看看别的地方才是真打压."之类的观点. 首先我个人也支持其他的方言多增设方言节目, 但我不能认同"厦门话被打了一百个巴掌, 广州话才被打了十个巴掌, 所以广州话才是占便宜了."之类的观点. 有些人的心理就是, 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 如果我得不到, 那就让他也失去.
还有个别回答表达了"广东省内其他方言(次方言)也濒临失传". 在我看来, 这同样是文化的损失. 我也支持地方(县市)电视台, 增设当地方言的节目, 以培养当地人对自身方言的自豪感, 破除"广州话才是标准粤语"的想法. 但今天粤语次方言向广州话靠拢的局面, 不是"过度推粤"造成的, 没有政府机构/学校跑出来说"说广州话, 做文明人". 从清末开始广州话作为省城话, 很早就在广东就有通用语的地位, 所以南来北往的人到了香港, 相互选择以广州话交流, 最终广州话成了香港最通用的语言. 以行政手段过度推普, 和广东其他方言自发向广州话靠拢, 这是两回事. 强势方言对周边方言的影响是自发的, 当年粤语强势的时候, 照样向普通话输出了一些词汇.
有人认为粤语(广州话)打压周边方言, 如打压客家话等等, 在此我不能认同. 如果一个客家人生活在纯客方言区, 只有电视节目能接触到粤语, 那粤语怎样打压你呢? 但如果一个客家人生活在粤客双方言区, 或者生活在粤语区中的客家方言岛, 那接触粤语就是自然而然的. 强势方言对周边方言产生影响, 甚至同化方言岛, 本来就是客观规律. 历史上有杭州的官话方言岛被周边的吴语同化的例子, 在没有外力的作用下, 根本不能被称为打压.
也有个别当地人, 用语言作为排外以及歧视的标签. 那么这是粤语的错吗? 就如有些富人, 用财富作为歧视的标签, 那么又是钱的错了, 大家都应该均贫才对咯? 就算方言消亡了, 如果要排外要歧视, 标签还是可以随手拈来的.
最后我也很反感排外的广东人, 包括排斥其他粤语次方言的广州人, 以及将粤语作为民粹工具, 搞什么独立的那一帮人, 以及把普通话作为标签搞排外的那帮人. 还有, 鼓吹粤语为最存古的汉语, 甚至说粤语是唐代雅言之类的盲目方言吹, 我也相当讨厌. 你爱你老母是因为她是你老母, 不是因为她血统纯正, 只有宠物才说血统纯正. 六种南方方言大类我会说四种, 不服来辩. 这些人的所作所为其实是拖了保护粤语的后腿.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