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粤语推广传承 > 粤语推广传承动态

深圳再无粤语!从大街小巷说粤语到“满城尽是普通话”,深圳只用了20年

©深圳客  2020-05-24  (253)赞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本文来源于©深圳客,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作为一个不会粤语的“深二代”,可能会遇到这样的窘境——当一个广东人听说你是深圳人,两眼泪汪汪地用粤语开口跟你打招呼拉家常的时候,你却不得不回答:不好意思,我不会说粤语……

深圳就是有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作为广东城市,粤语却几乎消亡了。

曾几何时,粤语是深圳大街小巷上的通用语言。可是,如今我们只能在口岸附近和城中村中偶尔听到一句粤语。

有人说:粤语,已经被深圳人抛弃了。

0 1

深圳人对粤语的态度,是从依赖转变为疏远。

早期,深圳人对粤语的依赖感非常强烈。

一位79年就来深圳的“老罗湖”对圳长说:他认为,早期深圳之所以形成说粤语的氛围,一方面,是因为那时候深圳有“文明”的地方只有罗湖这么小小一片,而罗湖本地人都说粤语,所以大家自然都跟着学习粤语;不过,更重要的原因是,当时主要影响深圳的力量是香港。

 

▲曾经的罗湖关,由摄影家孙成毅拍摄

八十年代,深圳的主要投资者都是香港人。为了和香港人打交道,来自全国各地的人都在深圳说起了粤语。

另外,八九十年代深圳发展起步的时候,恰好也是香港文化产业影响力最大的时候。当时,在深圳看的听的电视和电台中,吸引人的只有香港的节目。还有的深圳人为了学习粤语,甚至把粤语歌录成磁带,天天洗脑式播放。

曾经,深圳人对于粤语的依赖,其实是一种文化上的仰望。而深圳人对于粤语的仰望实际一直延续到了零零年代。

圳长身边的一位好友L是八零后“深二代”。他说,在他上学的时候,情况是这样的:学生们只有在上课的时候说普通话,到了课间同学之间会用粤语交流TVB电视剧的剧情,平时他们会传阅《Milk》之类的香港时尚杂志,甚至他们还会学习写“粤语字”……

L感叹道,那时的深圳人,处在一种对粤语文化极度崇拜的状态中。

 

▲深圳学生写下的“粤语字”文章,来源:物质生活书吧

可是不知何时起,深圳人对粤语的狂热消失了。

像圳长这样的九零后“深二代”,与L相比,校园生活中的粤语氛围早就不再浓烈。圳长上学的时候,大家看的全是台剧,日常中同学之间也不会刻意用粤语交流。

甚至,粤语的形象也变得“灰头土脸”起来。在学校,说粤语的同学反而给人一种“不良少年”的印象,因为,那时抽烟、打架、被教导主任训导的人,几乎都是说粤语的。

可以说,粤语慢慢演变成了深圳的“亚文化”。如今,看看身边的零零后、一零后的“深二代”“深三代”们,圳长发现他们中会粤语的已经寥寥无几。他们之所以不会粤语,不是因为不愿意学习粤语,而是因为根本接触不到粤语。

02

深圳人说的粤语,是否还能代表现在的深圳?

“老罗湖”告诉圳长,他比较奇怪的一件事,是自己现在出门在外,经常被当成“香港人”。在深圳经历了超过四十年的耳濡目染后,原本说广州粤语的“老罗湖”说粤语却变成了香港腔调,实在让人不可思议。

他还总结道,香港的粤语和广州粤语相比不仅用词不同,发音上也有区别,或许是受了海洋文化的影响,带有更多懒音的香港粤语语调听起来要更加柔软温和。

和他抱有类似意见的还有圳长的朋友B。

B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深圳人。说他“土生”,是因为他家族已经在深圳落户了超过两百年。八十年代末出生的他,从小一直说粤语。现在,他每天和家人以及许多好友都一直用粤语交流。

他说,深圳在改革开放以前基本处于“半粤半客”的状态,大部分东部地区都是客家人的村落。另外,深圳本地说粤语的人,说的也不是正统的广府粤语,而是相当于粤语中的“方言”的围头话。B回忆,老一辈的深圳本地人说的都是围头话,可是到了他们这一代的年轻人,说的早就是香港腔调的粤语,与深圳本地的粤语已经相去甚远。

 

▲七十年代末的笋岗,由摄影家孙成毅拍摄

在B看来,对现在的深圳人来说,粤语只不过代表了一段记忆、一种情怀。深圳人提起粤语,想到的是街边的茶餐厅,还有香港电影中老旧的霓虹灯招牌。但是到了如今,这些事物具有的文化内涵,已经逐渐被深圳人忘却。

那么,为何曾经深圳人会如此迷恋粤语呢?

“老罗湖”讲,他当年刚来深圳的时候,深圳就是一片蛮荒之地。那时,深圳还叫“深圳镇”,出了罗湖地区,举目望去全是水田,连个“渔村”都算不上。

对于早期来深建设者来说,初到深圳的时候,感受到的就是一种“举目无亲”的状态。那时,能让来自天南海北的他们产生共同语言的,就只有粤语。

然而,经过四十年的发展,深圳已经拥有了城市历史。而深圳人也逐渐意识到:如今能为深圳人带来归属感的,绝对不是粤语。

比起一直浸淫在粤语文化圈中的广州,深圳的年轻人面对粤语的消亡,显得“佛系”许多。

尽管自己在学生时代疯狂迷恋粤语文化,L跟圳长说,自己的小孩不会说粤语,也没想过让他学粤语。

而对于粤语在深圳的消亡,作为深圳本地人的B也没有感到焦虑。他说,任何语言都有变化的过程,保护作为“语言工具”的粤语本身就没有意义。

03

在圳长看来,深圳的未来,显然不属于粤语。

一方面,长期以来影响深圳的香港文化走向了衰落;另一方面,深圳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移民文化,能代表这种文化的,只有普通话。

深圳作为一座移民城市,更加通用的普通话成为主流语言,是必然的结果。普通话带给深圳人的归属感,其背后实际上隐藏的是一种身份认同。

 

▲图片来源:摄影家孙成毅

回首过去,香港粤语成为主流的历史,和现在的深圳普通话状况如出一辙。

在粤语成为香港官方语言之前,香港是一种围头话、客家话、潮汕话、闽南话等多方言混合的状态。然而,由于广府移民日渐增多,广府粤语成为了香港的主流语言。

在粤语流行的初期,香港人其实并没有“香港人”的意识,每当在社交场合初次见面的时候,他们都会说自己是“广府人”“潮汕人”“客家人”……

如今,普通话在深圳的普及,其实就是身份认同的一种体现。

就如“老罗湖”这样的“深一代”,在社交场合从未说过自己是“深圳人”;而作为九零后,圳长儿时说自己是“深圳人”的时候,会遭到周围大人的哂笑;可是,如今的深圳的零零后、一零后们,说自己是“深圳人”的时候,已经不会再让人感到不自然。

当一个孩子说自己是“深圳人”的时候,必然不会用粤语,而是普通话。

粤语在深圳注定是昙花一现的。深圳粤语的式微,其实就是深圳人自我意识觉醒的开始。


赞助商连接
3D开发
百度搜寻:《深圳再无粤语!从大街小巷说粤语到“满城尽是普通话”,深圳只用了20年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相关话题Tags


相关内容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4)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推荐粤企/电商/项目

进入:粤之窗 | 联盟粤企 | 联盟项目 | 电商中心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