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係强人 2021-02-06 (172)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我係强人,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最近有不少关于南北“饺子”的争论。不少南方人反感的其实不是饺子,而是反感凡是宣传过年甚至每逢过节必食饺子。毕竟这与我们的文化习惯不符。
例如广州,风俗是过年一定要“起油镬”,炸油角,蛋散、煎堆、茶刨、番薯蛋、萝卜糕、芋头糕、马蹄糕、年糕、糖环、糖冬瓜、糖莲藕、糖花生等等都是传统的过年食品。
好多广州人都觉得十分困惑,为何我们的传统风俗得不到宣传得不到弘扬而反而是“饺子”越来越“声大夹恶”呢?
我相信潮汕、客家甚至是东部的江浙、闽南甚至四川等地的人们一样有这种困惑。
这不能不从文化的载体——语言来说起。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现在各主流媒体例如央视都是普通话的,那么,随着各类主流媒体的不断宣传,背后弘扬的肯定是普通话所承载的北方文化风俗。
以北方文化为核心的普通话显然不可能宣扬我们的“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等风俗。这就从客观上导致了传统的粤语区吴语区闽南语区四川话区等地的文化传统的式微甚至大量灭失。而我认为,它们都是历史悠久的中华多元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可以看看,北方“饺子区”多数都是主要说普通话以及其方言的。随着普通话的推广,这些地方的风俗文化渐渐变为全国的风俗文化,而其它地区的风俗文化却慢慢地式微。
所以,要想文化更为包容、丰富与多元,更能代表各地风俗习惯以及从提高凝聚全国各地人民的向心力的角度着想,其核心是语言必须多元,不能为普通话是尊。在各地人民都会普通话的基础上,应该放松甚至解除对于各地语言或方言的各类限制。
我们完全支持推普,但应该实行一种更为具有包容性的推普,在推普过程中不应排斥各地的多元语言文化。
首先,只有普通话节目频道才能上星这一点就必须改变过来。
其次,各地学校可以适当引入当地语言或方言的教学。如前所述,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这一点对于传承各地传统文化至关重要。
再次,各地的公共场所可以适当增加当地传统语言文化的“出境率”。大家去一个地方旅游,除了欣赏景色之外,领略各具特色的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显然也是一个重点。弘扬当地特色文化显然亦能大大增强旅游城市的吸引力。
关于增强国家凝聚力和国民文化认同方面大家还有什么好的主意?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