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 2021-04-25 (118)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南方都市报,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劳震宇 羊城网创办人、总编辑。羊城网创办于2000年12月26日,由原来的广州本地人网站论坛衍生而来。
40岁的广州仔劳震宇在本地媒体人圈是个小名人。一方面比较早涉网,还在电话线拨号上网的20世纪90年代末就已经是小有名气的网络讨论区达人;另一方面,他和一班志同道合的第一代“网友”创办的羊城网一直坚持下来,坚守和推广本地文化。近几年,在互联网生态不断进阶的情况下,以他为首的羊城网和有情怀的企业联动起来,不但把童谣、唐诗、宋词等辑录成中小学大量使用的课外读物,还把方言做成利是封、T恤等消费品做成“潮品”,让方言更接地气,让方言能在社交媒体发达的当下,好玩有趣、新锐滋润地活起来。
记者:作为一直坚守本地文化的网站,你们觉得为什么有这个必要?
劳震宇:广州,既是一座两千多年的历史名城,又是一座两千万人的现代都市;广州,既是中国了解世界的一扇窗口,又是世界进入中国的一栋大门。得风气咸鲜,广州这座城市孕育出了非常特别的本土文化。从2000年12月26日创办以来,羊城网一直致力于透过本土视角来表达市民观点、记录城市生活、传播岭南文化。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广州人乐在其中之事,而我们也相信广州这座城市需要我们这样一群土生土长的广州人来提供这样的表达、记录、传播。
记者:说说粤语吧,你认为它是个载体?是个活化石?或者你觉得应该怎样形容粤语的社会属性呢?
劳震宇:粤语,不但是我们与亲朋好友沟通的工具,也是我们作为广东人的身份烙印,更加是中华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语言不但是沟通的工具,还是族群的认同,还是文化的载体。有粤语才有粤剧、有粤式的相声、粤语讲古、大行其道的广东歌。现在大湾区发展,其实需要文化的纽带,这个纽带最基本,湾区以珠三角为主,而这个地区大家都在说粤语。
在珠三角,在大湾区,学好普通话,学会英语会使你走得更远;但粤语是告诉你,你从哪里出发走向世界。
记者:对于这个“烙印”,你觉得还可以做些什么,如何创新,如何更传承更有效?
劳震宇:坚持多年,我们羊城网做得最多的正字、正音方面。当然学校和家长需要做得更多。在家里,家长们用自己的母语和孩子沟通,这是一种传承,很重要。在学校呢,学校是成长的环境,知识和人格长成的场景。学校,统一使用普通话教学没有疑问。人人会讲普通话,但不是人人只讲普通话。在学校里面,沟通可以更多地使用方言,不只是广府话,还可以是客家话、潮汕话。多语言系统切换,孩子能掌握,不是更“醒目”吗?
对武术感兴趣的人,都知道李小龙。但我觉得,李小龙最厉害的,并非是他的功夫,而系他懂得利用他当时最流行的媒体——电影,来传播中国功夫文化。
现在,要传播粤语文化,同样不能靠一味说教,年轻人又怎会有耐性听你“讲耶稣”?只有将粤语文化以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现在最流行嘅媒体——互联网,传播出去,这样粤语文化可以有生命力,不断传承不断发展。
过去4年,羊城网创造的产品,分别是《广府童谣》、《粤韵唐诗》、《粤韵宋词》。《广府童谣》是学前,《粤韵唐诗》小学生适合,《粤韵宋词》则更倾向于初中生的阅读。这些课外读本,最高达到几十万本的销售量,很受欢迎。证明很多学校和家长在使用。读本区别于以往的一些比较老格式、老规矩的读本,有比较针对年龄群体的创新。《广府童谣》是学前,《粤韵唐诗》小学生适合,《粤韵宋词》则更倾向于初中生的阅读。三本书被香港机构采购了版权,有繁体版,方便港澳台和海外读者的阅读。我们创新来自广州,来自大湾区,也走向海外。
记者:坚守过程中有什么损失吗?怯懦过吗?
劳震宇:二十年的坚持确实不容易,各种各样的挫折非常多,但我们最终能够坚持下来,是我们觉得放弃了可能会让我们更遗憾。但总体来说,这二十年的坚持,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得远多与失,特别是在个人成长上,有很大的裨益。
记者:你觉得最好玩、最有趣的方言使用场景是怎样的?
劳震宇:地方语言最理想的使用场景,一定是和家人、朋友、街坊的交流,大家可以更加无拘无促地表达自我,开开彼此的玩笑,促进感情。
“粤语原教旨主义”,一个当年我提出来的概念,我们不能太以自我为中心出发去局限了广府话。要严格起来说,广东话最正宗的是广州话,西关腔和越秀的城内腔都还不一样呢。更多不同地区的粤语其实都是粤语。广府话有很多种,潮汕话、客家话在不同片区都有明显区别呢。语言文化的交流动态性,不能一定要用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其他人,学会包容,鼓励大家都讲母语。也鼓励广东的外来人口都能学习和使用粤语,让外省人能到广东大地上来落地生根,与在地文化融合结合,有碰撞有生养。
记者:如果让你选择,你更喜欢西关的、东山的还是港式的粤语?
劳震宇:语言不会一成不变的,特别是随着交通和通讯的便利,令到语言之间的共性会不断增多,而个性却不断减少。比如说,香港影响内地的情况以前很普遍,港剧、港片影响了很多80后、90后人的日常用语。但影响是相互的,内地也有影响香港。“手提电话”,最先用“大哥大”的香港人会这样说。但近年来,香港人也直接说“手机”了,这就是明显地受到内地普通话习惯的影响呀。
说实话,我也搞不清楚我现在日常说的粤语,有什么西关、东山、香港的区别了,也没有特别刻意地区分。能够继续讲下去就是最好的!
统筹:柯晓明
采写:南都记者 任磊斌
视频:南都记者 杨杰 陈艺丹 实习生 蔡华琪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