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粤语 > 粤语动态

粤语古诗达人张弛的传播经:“语言是一种乡愁,要巧用短视频”

©广州日报   2023-11-30  赞  0回应

官方 全能站长: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 *在线咨询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一个小众的主题怎么做出大家都喜欢的“大众味”?如果是两个小众主题的叠加呢?

把“小众加小众”做成大家喜闻乐见的“大众味”,这件事,张弛做到了。

张弛曾是广东广播电视台的主持人,拥有17年的电视台主播经历。但现在,他更希望淡化自己主播的身份,而是更专注于做“广府文化推广大使”和“张弛粤语品牌创始人”。

或许这些你都不知道,但没关系。他还有一个更大众和流行的身份:拥有180万网络粉丝的粤语视频达人。

粤语和古诗,是张弛找到的两个“小众赛道”。在某视频软件的推荐里,张弛从粤语的短促音入手科普如何用方言还原古诗原来的音韵从而更好地理解《满江红》压抑的情感,视频获得近5万互动。在其中一个他拥有131万粉丝的个人账号里,张弛建立了“粤语中的古汉语”“粤语读古诗词”两个专辑,共产出135条视频。

在其他视频中,张弛还会从知识的角度解释歌词和日常生活情景中的粤语现象,最热门的几条每条有近30万的互动。

取得这些成绩,张弛用了3年的时间,但从初中就开始痴迷古诗词和粤语的张弛,做了10多年的努力和准备。张弛说,他当了10多年的记者一直在讲别人的故事,现在,他想讲自己的故事,讲粤语和传统文化的故事。

新传播形势下传统文化如何破圈?如何做出传统文化传播的社会和产业链效益?以下是广州日报与粤语古诗传播达人张弛的对话——

“语言是历史的活化石,是人的乡愁”

广州日报:为什么想到将语言和传统文化结合一起推广?

张弛:语言的历史远超乎我们普通市民的理解,可能不太熟悉粤语历史的朋友会认为,这是不是一种交流的口头语?但是真的学了之后,就会刷新很多人的认知。因为一些语言像粤语,保留了周朝和春秋战国时期的雅言,像孔子、孟子当时讲的一些语言、一些用词,现在还在保留。

比如粤语说睡觉做梦叫“揾周公”,就是从孔子的典故来的。孔子经常梦见周公跟他讲一些礼仪制度的知识,后来孔子年纪大了,就跟他的徒弟说周公好久没有找我了。所以他徒弟就记录,原来孔子做梦睡觉就叫找周公。还有一个词叫“七国咁乱”,形容情况乱七八杂。战国时期战乱不止,很多黎民百姓从中原地区跑到了南方。岭南人问他,中原这么好,你干嘛来呢?2000年前的人就说:“七国咁乱”,我难道留在那儿吗?你看这句话又流传下来2000年的历史。随着我们学习就知道,原来一些语言保留了很多古汉语的发音和用词,是一个活化石。

做了十几年主播之后,我就在想,我原来只是在播报别人的故事,积累了十几年的传统文化和语言知识,我应该专门开辟一个渠道去讲我自己对它们的理解。

广州日报:是什么人在学粤语,您的粉丝是一些怎样的人?

张弛:我的粉丝来自全世界,最远的有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他们一般是移居到那边的华人的孩子或者是第三代、四代。他们听自己的父母、祖辈跟他们用粤语交流,但是他们自己很多粤语词汇的发音和用词都不懂。所以很多海外华人会学粤语,希望能够继承祖宗传下来的一种家族文化。

其实语言也是一种乡愁。到了异国他乡,如果全都是讲你不懂的语言的人,你会觉得自己非常孤单。但是如果能遇到跟你讲同样语言的人,你会觉得你的乡愁微微缓解。

有一部分粉丝是国内有刚需的朋友,全国各地来粤港澳大湾区上学、定居的人。他们来这边上学、定居、工作,发现身边很多人会讲粤语,在这个过程中你怎么融入到社交环境?怎么让客户更愿意跟你去做生意?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会本土的方言,这个情况在全国都适用。比如说到了湖南,学了湖南话,更容易跟当地的朋友相处得更好,社会关系也会更多,有利于全方位的发展。

还有一部分是大量喜欢香港电影、粤语歌的粉丝,这些粉丝现在很多已经30-50岁,但他们是听着张国荣、刘德华的歌,看着周星驰、周润发的电影长大的,所以他们对粤语歌和香港电影有一种熟悉和喜欢,希望通过学习粤语,能看懂粤语歌和电影的内核。

广州日报:您是否也会关注其他文化形式?

张弛:除了粤语,我也一直在研究其他方言。比如潮汕话和雷州话,其实是闽南话的分支。据易中天老师说,最古老的闽南话来自福建的一个岛,那里还保留了晋朝当时的一些用词发音,这就很神奇。所以说在研究方言的时候,我也在学历史。

“传承传统文化要打好基础善用视频和梗”

广州日报:传承方言和传统文化,您对年轻朋友有什么建议?

张弛:年轻朋友一定要把自己的基础知识打牢。第一点就是让自己静下心去读书,真的从书里面去学知识。而不是今天看到网上张老师说这个字这样发音,明天看到电视剧刘德华讲了一句,就把这些碎片化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来讲。我做文化推广,买了多少厚厚的文化书,看了多少博士硕士的论文,查了多少文献,这些背后的努力大家是不知道的。但是只有有了这些根基,你说出来的东西才有根据,才是可考究的。所以年轻的朋友如果想推广文化最重要的点,就是让自己肚子里的墨水多一点。

广州日报:您的新媒体运用很成功,在传播上有什么建议?

张弛:现在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一个主要渠道。所以我们想推广传统文化的话,要学会拍视频。通过视频在最短的时间内把你的观点说出来,把你的核心内容展示出来,通过视频传播,这是最有效果的。

现在,如果只是通过传统的一些传播方式,可能传播效率不是特别高,但是如果能够在1分钟之内把一个观点讲清楚,利用现在的新媒体、手机、平台去传播,等于很多人都会在各种时间段接收到你的信息。

我觉得新时代的文化传播,尤其是相对来说比较需要时间积累的内容,比如说语言文化、古诗词、历史哲学,如果还是像传统模式用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做一个视频让别人看,可能许多人已经没有耐心了,所以我们要学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观点整理成视频,把它传播出去,这样会有更多人关注的到你。

广州日报:如何看待近年来地方语言如“生可乐”等网络梗的出圈?

张弛: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些话题,比如“生可乐”。之前还有一个外国人拿着一个柠檬奶茶在喝,说“三点几啦饮茶先啦”。利用一些话题出圈恰恰是现在年轻人喜欢的一种传播方式,就是轻松娱乐之中能够让自己放松心情,又能够学到东西。所以我是支持地方文化通过一些梗去传播。但是我们在传播的过程中,不要为了哗众取宠而加一些假、恶、丑的东西。

“语言学习改变了一个人的生活”

广州日报:对于语言学习的社会效益,有些人学完后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您怎么看?

张弛:比如在大湾区工作生活的一些语言爱好者,语言学习是直接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许多内地朋友到香港听课,发现老师在讲粤语,平时同学身边都在讲粤语,很难融入这个环境。语言学习不但让他融入了这个环境,甚至还找到了女朋友,顺利毕业了。还有很多在香港工作的内地朋友,学完之后跟客户能用粤语交流了,工作稳定了,是非常实用的。

我记得有位朋友是马来西亚的华人,已经60多岁了,说祖辈是从广东过去的,现在跟孩子还保持用粤语交流,但他说很多用词发音已经找不到出处,想通过学习更理解这门祖先传下来的语言。还有来自澳大利亚的华人朋友,自己学会后在澳大利亚的一些私立学校开讲座,教当地的第三、四代华人。

▼ 记者手记 ▼

新传播形式下是深厚的传统积累

我们常认为用新形式传播传统文化意味着颠覆和创新,但新形式的背后,我们却看到了那些“传统”的积累和助力。

从幼时开始学习古诗词,到后面读论文、查文献,张弛那135集古汉语知识讲解的背后,是多年来传统文化学习和传统媒体工作的积累。在采访现场,我们需要拍摄张弛老师的采访视频和讲解诗词视频,作为从业十几年的传统媒体人,张弛亲自带教了我们这些积累尚未深厚的年轻记者:“可以是双机位,给一个正视角和一个第三方的侧视角,可以拍到记者,体现其中的互动,甚至还可以再有一个机位拍提问的记者,丰富画面。”现场张老师还传授了做短视频的小技巧:“可以直接用手机拍,但要注意用4k,60帧。这样出的画面也可以用在电视中。”

采访中张老师的回答非常流利,不管是现场解读诗歌的韵律,还是回答提问,他都能面露笑容,带着手势,一口气不停顿地脱稿讲完。被问到如何做到如此流利、信手拈来时,张老师说,是自己多年出镜记者的经历锻炼了他。“做出镜突发记者的时候,赶到事发现场,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就要开讲,一直讲到事情结束,迫使你需要短时间快速理顺自己的逻辑。而且,当突发记者要学会处理问题。”

这正像张老师说的那句话,年轻人传播传统文化,首先是要打好基础。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馨怡视频/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馨怡、刘成玉、杨壮、张佳琪

图/张弛供图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黄馨怡


赞助商连接
广东世望厨房设备有限公司
百度搜寻:《粤语古诗达人张弛的传播经:“语言是一种乡愁,要巧用短视频”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相关内容


推荐粤企/电商/项目

进入:粤之窗 | 联盟粤企 | 联盟项目 | 电商中心

  • lanisky® 推荐服务
  • 翘楚商务:华夏多翘楚,天涯若比邻!欢迎免费入住,免费建立官网,免费进行商务推广,与数以万计的企业做邻居!马上入住>>
  • 商业互联:拉尼亚凯亚商业联盟是免费拉拢全星系商业机构的联盟,未来的愿景是实现亿级机构互通,进行星际产业资源整合!马上入住>>
全能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