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南都,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试验田”,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大力推动外贸体制改革,充分发挥改革开放“桥头堡”作用,对外贸易实现跨越式发展。如今,广东向外贸强省转变,民营企业渐成主力,对外贸易伙伴也更趋多元。
率先推动外贸体制改革
1979-2000年,改革开放之初,广东充分利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对外贸易先行一步,率先实施“外贸大包干”改革。随后,广东率先实行外贸出口代理制度、建设外贸出口基地、进一步向地市一级下放外贸经营权、增设对外贸易口岸,广东对外贸易飞速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加强对外贸易质量提升和结构调整,外贸大省地位进一步巩固。2013年广东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2018年,广东外贸进出口总额达10851.03亿美元,是江苏(进出口总额位居全国第二)的1.6倍,占全国比重达23.5%。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贸易方式,形成以一般贸易、来料加工、来样加工、来件装配、进料加工为主,补偿贸易、租赁贸易、易货贸易、转口贸易等为辅的局面,极大促进广东对外贸易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加大扶持企业创新研发,加快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提升自主品牌竞争力,一般贸易比重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通过引进新技术和新设备,带动工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工贸易蓬勃发展,工业制成品比重逐步上升,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广东对外贸易出口的中坚产品。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加快推动外贸大省向外贸强省转变,着力外贸动能转换和结构调整,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支持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该类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出口额快速增长。
民营企业为外贸注入新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对外贸易经营主体由最初的以国有企业为主,到外商投资企业快速发展,再到民营企业渐成主力,多种经济类型平等竞争,共同发展。
1995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532.1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51.2%,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成为广东第一大进出口经营主体,随后保持快速发展,到2006年,广东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占全省比例达到历史高点65.5%。
2007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1157.66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8.3%,首次超过国有企业进出口总额;至2011年,广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11.4%、26.4%和60.2%。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为对外贸易注入新的活力,成为广东对外贸易的主力军。2017年,广东民营企业出口总额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出口总额,至2018年,广东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总额比重分别为5.7%、48.9%和45.2%,民营企业首次超过外商投资企业,成为广东第一大进出口经营主体。2012-2018年,广东民营企业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2.0%,比同期全省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高9.5个百分点。
对外贸易伙伴超过240个
随着我国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广东与世界各国交往越来越密切,与广东建立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不断增多。20世纪60年代,与广东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有80多个,1978年增至145个,至2018年则超过240个。改革开放初期,广东充分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理条件,加快与港澳及邻近地区贸易,亚洲地区外贸优势明显,至1991年,亚洲市场外贸进出口比重占88.3%,港澳地区占80.6%。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广东积极开发拉美、中东、东欧、非洲等新兴市场,对外贸易总额不断攀升。2002-2011年,广东对非洲贸易额年均增长32.3%、对拉丁美洲年均增长27.6%,对欧盟和东盟年均分别增长17.8%和20.1%。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继续加快粤港澳合作进程,推进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并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务实合作,加快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2018年,广东对港澳进出口总额达到1784.17亿美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6.4%。其中出口1749.74亿美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27.0%。2018年广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2445.01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51.5%,年均增长7.2%,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2012年的16.4%提升至2018年的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