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粤动态 > 发展通鉴

中国7个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发布:广深接纳度最高

2015-12-11  (24)赞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本文来源于©南方网 ,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2.jpg

重庆城市认同度最高 广深接纳度最高

 
尽管“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存在已久,但很多人依然选择留在大城市。人们对北上广的认同度到底有多高?
 
2015年《社会心态蓝皮书》昨日出炉,其中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与凯迪网络共同发布的《中国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显示,7个超大城市中,重庆整体认同度最高,上海地域认同度最高、人才吸引力最强,而北京认同度相比较低。
 
凯迪网络数据分析师黄智宽提到,前几天北京雾霾爆表,一篇北京市蝉联国内最宜居城市的旧文在网上热传,很多人表示不认同,这其实是如何合理评价城市发展的问题。
 
“为什么很多人没有逃离北上广,有的基于发展机遇,有的基于文化生活,这都是出于对城市的认同。”黄智宽说道。
 
此次调查选取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的7个超大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通过在线调查,收到有效问卷22991份。课题组在初测数据基础上,确定了文化认同、身份认同、地位认同、地域认同4个因子。
 
课题组发现,城市认同感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完全一致。比如,用博物馆个数、互联网普及率、公众图书馆数量等衡量城市文化,用收入水平、城市失业率以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反映社会地位,北京的文化、地位、身份相关指数排名均在第一,但北京市民的城市认同度却相比较低。
 
报告认为,这体现了中国城镇化“重物轻人”的错位,城市的硬件实力未完全投射到居民对城市的认同感上,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应偏重客观经济指标,而更应考虑居民对城市的认同度和生活的幸福感。
 
报告还指出,户籍制度的限制阻碍了外来人口融入城市,重庆近年来在户籍改革上取得不小进展,一定程度降低农民工进城门槛,对提高城市认同感有很大贡献,因此建议加快户籍改革,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同时进一步明确专业技术人员的户籍及相关优惠政策,改变“重物轻人”的模式。
 

00后认同感最强,60后最低

 
调查发现,城市认同感的年龄分层比较明显,七大城市中,“50后”与“60后”城市认同感最低,而“00后”城市认同感最高。
 
不同城市的同龄人对各自城市的认同感也有所不同。横向看,重庆的“80后”“90后”对城市的认同感都高于另外几个城市,在上海则是“70后”对城市的认同度最高,而在广州,则是各年龄段都差不多,没有大的起伏。
 

收入越高对城市认同感越强

 
调查还发现,不同收入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感也存在显著差异,整体上看,收入越高,对城市的认同感也越高。
 
不过,对城市认同感最低的并不是没有收入群体,而是月收入在1000-3000元的群体,且月收入在1万-2万元的群体对城市的认同感比月收入5000-1万元的群体要低。
 
报告认为,这个结果某种程度上显示,在超大城市生活的中高收入群体对文化、地位、身份、地域的认同均面临下行压力,一定意义上体现中国中产阶级的困境,这种困境用钱财不一定能够完全解决,更多是来自于户籍等制度改革的滞后。
 
 

广深两地城市接纳度较高

 
报告还对比分析了本地居民和外来人口对城市认同度的差异,将两个分值的分差作为衡量城市接纳度的一个指标,分差越小,说明城市接纳度越高。
 

数据显示,广州接纳度最高,深圳、重庆接纳度排第二第三,表明这三个城市外来人口和本地人口对城市认同的群体差距较小,而上海、北京、天津和武汉的数值差均超过10。报告指出,城镇化进程中需要重视群体及文化内部融合。 


赞助商连接
3D开发
百度搜寻:《中国7个超大城市认同感调查报告发布:广深接纳度最高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相关话题Tags


相关内容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