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粤动态 > 发展通鉴

老外最喜爱的中国十大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领航

2013-04-16  (31)赞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本文来源于©深圳新闻网 ,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4月15日讯(记者 王丹丹)近日,《国际人才交流杂志〉〉主办的“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评选揭晓。上海、北京、深圳、苏州、昆明、杭州、南京、天津、厦门、青岛获选“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十大城市”。

除了引才十强城市,本次活动还评出了“2012魅力中国—外籍人才最关注的八大城市”,分别为:政策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济南、成都;政务环境最受关注城市——沈阳、合肥;工作环境最受关注城市——重庆、郑州;生活环境最受关注城市——大连、武汉。

本次评选活动于2012年9月至12月进行,共吸引17.54万余人次外籍人才参与,对中国地级及以上候选城市(不含港、澳、台)进行投票。经过评选,十大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以及八大最受关注的中国城市脱颖而出。

这是国内唯一一个完全由外籍人才参与评选,由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奖外国专家、“外专千人计划” 专家等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评出的引才引智“中国城市榜”。

北、上、广成“中国绿卡”聚集区。

目前我国引才引智的地域发展呈现出严重的不平衡性。以“中国绿卡”发放数量这一指标来看,在地域分布上,北、上、广无疑是“中国绿卡”的聚集区。

公开资料显示,北、上、广地区持有“中国绿卡”的人数占到了全国的近一半。而西部城市仍然比较稀少。以北京为例,截至2012年12月,北京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持“中国绿卡”的外国人达到911名,占到了全国的1/5。

参与2012年评选活动的外籍人才回收选票数据也反映了这一趋势:走在引才引智前列的城市集中分布于我国较为发达的经济区,尤其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长三角经济区。外籍人才甚至出现了“上海工作,苏州安家,杭州休闲”之类的多城效果。

 三成老外想定居中国  配套服务亟待完善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保持着持续稳定的增长势头。越来越多的外国人认同中国广阔的发展机遇、稳定的政治经济形势和宽松的社会环境,纷纷到中国求学谋职、寻找商机,甚至把中国当作热门移民目的地。2012年,来华就业外国人约100.6万,在华工作外籍专家约53万人次,在华外国留学生约19万,在华定居约2.2万。相较上年,来华就业的外国人人数增长8%。外籍人员在华学习、工作、生活绝大部分分布在各大中小城市。

在参与此次署名签字投票评选的1050名外籍专家中,有30.4%表示:自己或家人有定居中国的计划。这些欲定居中国的外国人更多的是“拖家带口”的35岁以上的高级知识分子,已在中国工作较长时间,相对更青睐成都、杭州等这类生活环境占优的城市。

然而,通关便利、签证问题、子女就学问题、医疗问题、环境问题等,也成为外籍人才来华工作生活时普遍面临的大难题。中科院化学所威克姆·雅各布在中国工作多年,并娶妻生子。由于外籍身份,他不仅每年要重办签证和外籍专家证,还要为儿子未来的教育和医疗问题烦恼。在中科院动物所工作的皮尔·约翰·阿尔斯特罗姆则一直因为孩子在北京上国际学校的费用昂贵而头痛。

针对高端人才,如何在出入境、居留、签证、薪酬、子女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特殊优惠政策?这是中国各大城市所共同面临的问题,只有解决这些高端外籍专家的后顾之忧,他们才能安心留下来工作创业。

老外熟知“北京咳” 人居环境再成城市短板

2011年引才引智研究发现:四项一级指标中的“生活环境”指标排名直接影响各个城市的总体排名。而2012年的研究再次验证了“生活环境”关键性影响力。前十强城市中有5个的生活环境这一一级指标得分最高;而排名11-20的城市中“生活环境”得分最高的城市只有2个。

2012年评选数据显示,前十强城市的最大优势绝大部分都在生活环境:其中5个城市优势在生活环境,4个在工作环境。但从18项分指标上看,在前十强甚至是在前二十强城市中,北京和上海是唯一两个“自然人居环境”得分最低的城市,成为这两个特大城市的最短板。这与2011年的研究结果毫无二致:2012年,北京及上海的“人居自然环境”是其18项指标中的最低分,也是前二十大城市中“位列第二”的特例。

北京等全国多个城市遭遇的雾霾天气,让一个在外国人中间流传若干年的略带玩笑叫法——“北京咳”为大家所熟知。“北京咳”是外国人在中国期间产生的一种呼吸症状,主要出现在12月至4月间,表现为干咳咽痒,类似外国人水土不服的一种表现,即到了北京就发作,离开北京后会自然消失。

近年来,环境污染已成为影响北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2011年9月,世界卫生组织对全球近1100个城市进行了空气污染检测。其结果显示,海口排名第814位,是中国内地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而北京的空气质量在全球1100个城市排名中接近垫底,每立方米空气中悬浮颗粒物含量为121微克。

在北京生活的许多外国人过去觉得首都是个住起来很舒服的城市,尤其是在2008年奥运会后。而现在由于北京持续的空气污染,有些人正在考虑搬走。对于身处海外的人而言,更多的是不愿前来。中国美国商会2012年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在244家公司中,有36%因空气质量问题在招聘高管时碰到了困难,高于2010年的19%。

最受关注城市单项优势吸引老外

    在引才引智综合环境方面,最受关注的八大城市在综合比分上与前十强城市存在差距,但他们在某些指标上表现突出。从下图可以发现:前十强城市的18项分指标与其均分差别不大,其得分沿着均值上下小幅度波动;而最受关注的八大城市的18项指标得分则起落较大。
换而言之,虽然这八大城市与前十强比存在差距,但其长处也相当突出。如果将前十强城市比作各科平衡发展的“优秀生”,那么最受关注的八大城市则类似于“偏科生”,在某一科目上表现极为亮眼。

外籍人才青睐中国城市“发展机会”

比较四个一级指标的平均分:前十强城市中有四个的最高得分都是“工作环境”。尽管其中不少城市的工作环境并不足以让外籍人士完全满意,比方说:18项指标中,薪酬待遇、创业扶持政策、工作及创业环境等与工作息息相关的指标在前十大城市中得分并不算高:其中有5个城市得分最低的三项中包含一个或多个以上指标。但他们对于“发展机会”的评价则相当积极。换而言之,尽管现状并不完美,但外籍人士对于自己未来在中国的发展相当有信心。

“外专千人计划”专家,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资深工程师、美国飞行器降噪工程技术专家谢里,作为新加盟的专家评委,把自己庄严的一票投给了上海。2010年,谢里毛遂自荐来到了上海,来到了中国商飞。在他眼中,这里,正是他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舞台。

  2008年,还在美国波音公司任职的谢里,在新闻里看到中国商飞公司成立,非常兴奋。他想,一家新成立的、百事待兴的高科技公司,必有我大展拳脚的空间。2010年的一天,谢里的中国夫人帮他致电商飞公司,她向工作人员介绍了谢里的情况后,把他的简历发了过去。公司很快安排了面试,谢里顺利过关,随即到上海履职。

在商飞工作的几年来,谢里带领中国同事,使中国自主研发的商用客机,在控制噪音方面达到了国际标准。如今,我国第一架自主研发的商用客机C919,已经有了明确的上市时间表,2014年,这架飞机将进行首飞,2016年交付使用,那时国际航空市场将第一次出现中国制造的大型客机。

谢里认准了上海的发展——“没信心我就不会来这里了”。他很肯定地说,“中国只要下定决心干一件事,就一定能干成”。

城市引才呼唤国际化签证与“绿卡”制度

评选活动共收集到1050位外籍专家在政策环境、政务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4大类18个指标对中国城市引才引智综合环境的评估意见。

由国际反病毒领域权威专家尤金•卡巴斯基、深圳发展银行前行长理查德•杰克逊、英国48家集团副主席麦启安等42位知名外籍专家组成的专家评委团队在签字投票的同时,不仅表达了对中国的浓厚深情,也针对所选的中国城市,在交通、城市污染及工作环境方面提出了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美籍华人,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作为专家评委,在点评北京时这样写道:北京正在以放眼世界、宽广的胸怀和开放的意识大力开展科技协作,共创北京美好的科技未来。但是作为工作在这座城市的外国专家来说,北京的空气、交通、医疗、子女教育及签证等一系列问题也一直困扰着专家们。为了吸引外国专家长期在此工作,希望北京市政府可以简化专家及家属的签证手续,延长签证时间。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日本专家德地立人对中国相当了解,“我父母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作为专家来华工作,我也在中国工作生活了几十年。”德地立人说,谈到中国如何进一步完善引进外籍人才的机制这一问题,他直言,“外国人在中国申请永久居留十分困难。中国绿卡和永久居留权对于我而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张亚勤和德地立人所关注的居留问题也是诸多在中国各大城市工作生活的外国专家关注的焦点,而恰逢2012年评选活动收官之际,中组部等25部委历时两年多调研、讨论,最终联合出台的文件,对2004年中国“绿卡”制度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完善和修订,可谓由此开启了“绿卡”政策的“2.0时代”,这使众多在华工作或者渴望来华工作的外籍人士无比欢欣。

新的“绿卡”政策将针对外籍人才来华工作普遍关注的就业、签证居留、投资、子女教育等各方面问题,逐条规定可凭中国“绿卡”享受相关国民待遇。专家表示,中国扩大“绿卡”享有的权利,改变以往“重管理、轻权利”的传统,这将有效促进海外人才及资本的回流。

前文提到的中科院专家威克姆•雅各布和皮尔•约翰•阿尔斯特罗姆,他们注意到此次关于“绿卡”政策的调整,不仅放宽了“绿卡”申请的条件,而且首次明确持“绿卡”人员可凭“绿卡”办理社保,其子女可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这个消息显然成为他们在华长期工作的一颗定心丸。

中国是一个非移民国家。1985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把外国人在华居留分为“短期居留”、“长期居留”和“永久居留”三类。公开资料显示,从1985年到2004年间,中国共授予3000多名外国人在华定居的权利,获得永久居留权的只有50人。2004年,中国首次采用国际通行做法,实施永久居留证制度,也被人们称为“中国绿卡”。自实行“绿卡”制度以来,中国“绿卡”年均发放量仅有248张,目前美国每年会发放100多万张绿卡。多年来,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通过“绿卡”在全球吸纳了大批顶尖人才,连一向坚守“非移民国家”的英国、德国等国家也在近年向外籍人才颁发了“绿卡”。

中国“绿卡”政策的适时完善,无疑为我国城市积极应对国际人才竞争,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人才引进机制,营造良好的外籍人才工作生活环境提供了政策保障。

本次评选活动由我国海外人才和智力引进、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这一领域权威媒体《国际人才交流》杂志具体组织实施,数据分析及研究报告与零点研究咨询集团合作完成。新华网作为首席媒体支持进行全程报道,评选活动得到了全国各地外国专家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和积极配合。


赞助商连接
3D开发
百度搜寻:《老外最喜爱的中国十大城市 上海北京深圳领航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相关话题Tags


相关内容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