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趣历史 2024-08-16 (117)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方言也很多。一般认为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同一种语言内的方言,有着共同的祖先。当然,我们也需要明白,古今语言有历时的变化,也有共时的方言差异,也就是说,当汉民族的远祖开枝散叶之初,方言就形成了。
换句话说,既可以理解为很古很古的时候,汉语各方言有共同的祖先,也可以理解为当代汉语的普通话和各大方言是古代历代官话及历代方言的“混血”后裔。
语言的“进化”与生物“进化”的不同之处在于,生物进化到一定程度,会出现生殖隔离,而语言无论怎么进化,不一定出现生殖隔离,两种“很远”的方言或语言,仍然随时会彼此影响,带来“外来语”或“外来语法”。
那么有人问,汉语普通话和粤方言(粤语)差异那么大,如果不经过特意学习,彼此根本听不懂,彼此之间也有亲缘关系吗?答案是肯定的。
还有人会问一个具体问题,例如,普通话里说“站”,粤语里说“企”,那么这两个字之间有关系吗?
按照语言学家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由于秦朝进攻岭南并统一了越人的辽阔地区,并留下五十万人戍守,这样粤语在秦末才分化出来,并开始形成,古粤语是今天粤语的“祖先”,当然也受到其它方言或语言的影响。不同时代粤语也有差异。当然官话和普通话,在不同时代也是不一样的。
那么古代没有录音机,我们是如何知道古人怎么发音呢?事实上,确实很难准确知道古人如何读具体的一个汉字(不同时代读音也不一定相同)。所以追求某一时代的“准确音值”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拼音文字稍微好一点)。但是在研究上,拟音是必须的,是汉语历史语音学的正道。清末以来,很多语言学家如郑张尚芳、王力等对此作出杰出的贡献。
具体到普通话里的“站”和粤语里的“企”,这个得从古汉语表达“站立”——直着身体,两脚着地或踏在物体上——这个意思的字是“立”字。上古的汉语的拟音近似是复辅音“grip”,一般写作“立”。后来汉语逐渐演变成单音节、复辅音也演变成单辅音,于是复辅音“grip”也演变成“gip”和“lip”两个单辅音,在粤语里继承了“gip”(企)这个音并逐渐产生音变,官话里继承了“lip”(立)并逐渐产生音变。事实上,表示站立这个意思的字声母为“g”或“k”(各地选用的汉字不仅相同)的方言有吴语、徽语、赣语、湘语、客家话、广西平话、粤语、闽语地区;而声母为“l”(立)则呈零散分布,散落在官话、晋语、吴语、赣语、湘语、湖南乡话和广西平话各区。
但是,使用“站”字分布最广,普通话和大多数北方方言(现在叫北方官话)说"站",此外还散见于非官话区的部分方言点。
“站”字又是怎么来的呢?这个和蒙古语有关。
中国古代常用一个“驿”字,用来表示驿马,后来衍生出新的含义叫做“驿马之所”(即后世所说的驿站)。汉族是全球最早使用驿站的民族。《韩非子·外储说左上》:“齐景公游少海,传驿从中来谒。”
“驿”在古汉语中本来就是复辅音(王力拟音为yak)。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借用了这个复辅音,例如突厥人称yam,蒙古人叫做am/djam,本质上就是汉字“驿”的转译。然后这个音在元朝蒙古人统治的时候,重新回到汉语里,汉语就用“站”字翻译——声旁是“占”,形旁是“立”。从此驿变成站,或者驿、站两字并用。由于元朝统治中心在中国北方,所以成为北方方言的一部分。
类似这样的上古汉语中复辅音变成单辅音导致读音的差异例子还很多。另一个典型例子就“各”(上古音近似gruk),后世演变为单辅音后,“各”声旁的汉字声母就分别为g/k和l。声旁为“各”声母为g/k的字有胳、阁、格、客、咯(多音字)、铬、袼、骼、硌(多音字)、恪、阁等等;声旁为“各”声母为l的字有:路、略、络、骆、烙、酪、赂、洛、咯(多音字)、 硌(多音字)、路、赂等等。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