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宏刚 2021-02-16 (163)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段宏刚,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礼尚往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亲朋好友之间在日常生活里传递情谊和增进情感的不二法门,而红包无疑在礼尚往来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有五花八门的形式。
红包不仅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更是体现多重含义的道具。
感谢恩人少不了用红包来表达诚意,给亲朋好友贺喜需要红包来点缀,求人办事少不了用红包来增加成功几率……
当然,最常见的红包形式要数春节里的压岁钱,它是人们向晚辈或长辈表达祝福和情谊的最好载体。红色在中国人的意识里代表着喜庆、吉祥和热情,一些地区甚至认为红色能够驱邪避凶。
当压岁钱包裹在醒目的红纸里,摇身一变就会成为具有许多美好寓意的红包,每个人收到红包的那一刻,心中不免会心花怒放,无形中也会增加对送红包者的好感。
千百年来,送红包和收红包经过时间的沉淀,俨然形成了约定俗成的红包文化,继而又变成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然而,在花钱如流水的春节,当红包文化遭遇“面子文化”后,红包似乎成为“人情债”的代名词,让人情关系变得势利起来。
该给哪些人送红包?每一个红包里要装上多少钱?送出去的红包如果让自己丢人也让对方难堪又该怎么办?
对相当一部分人来说,肯定考虑过以上三个问题,甚至更多的问题。归根结底还是钱和面子惹的祸,若是不缺钱也是不好面子的主,势必不会受到以上问题的困扰。
我以自己的亲身体验来谈谈对红包的一些感想。
今年春节我总共发出去7个红包,用去2100元。其中,侄子(大舅子儿子)500元,堂侄(堂弟儿子)100元,伯父100元,表侄(表舅孙子)100元,三外婆(表舅母亲)200元,表妹(舅舅女儿)100元,母亲1000元。
由于今年春节放假很晚,我大年三十下午才从工作到陕西西安回到陕西陇县农村老家,沿途并没有来得及取现金,也由于长期进行手机支付,慢慢忘记了取现金的习惯,所以,送出去的这些红包都是我之前剩余的现金,以及回到村里在村里商店换来的现钱。
实际上,由于现金紧缺,来我家拜年的大部分亲朋好友的红包,由母亲或父亲代发了,他们早早准备了崭新的现钱。
老家农村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在村子里生活的人,给亲朋好友送红包时,金额在30——100元不等,我的父母亲都是按照这个标准来送,虽然金额不大,但积少成多后也不小。毕竟,农村人非常重视血缘关系,一些沾亲带故的人依然有来往,新老亲戚加起来很多,送出去的红包也就很多。
若是从村子里走出去已经在外边工作和生活的人,送红包则又是另一套标准,回到村里送给拜年者的红包金额起步为100元,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来,会有损颜面。
我大概算了一下,如果我给拜年的晚辈或一些长辈都按照“外边人”的标准来送红包,大概还需要3000多元。
对我这样参加工作10多年的工薪族来说,这笔开支或许还可以接受,如果对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说,面对这样送红包的习气,或许是一场“劫难”,若担心颜面扫地,只能咬牙按规矩办事,承受入不敷出的窘迫。
从今年春节开始,老家已经有不少人给熊孩子200元的起步红包了,我不知道这是不是“面子文化”在作祟?但愿不是。
在“面子文化”面前,已经无法分清谁是受益者,谁是受害者,所有人却不由自主地推动着它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只能说,“面子文化”是人情异化后催生出来的怪胎,把千百年来的“红包文化”涂抹得面目全非,让许多人陷入“打肿脸充胖子”的剧情里沾沾自喜,事后却叫苦不迭,除过让面子好看之外外,似乎并没有带来其它好处。
当然,有钱人不在此列。
前些年,网上流传有一张“全国压岁钱地图”,上面显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广东,压岁钱的平均水平仅为50元,是全国最低,这个结果超乎许多人的料想。
从侧面也说明,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越看重“红包文化”的本质,思想意识更加先进,注重的是红包的祝福功能,以及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还真没有把钱放在心上。
据广东朋友讲,他们每年春节会准备上几十个甚至100个红包,里边大多包上10——20元,凡是见到街坊邻居或一个村子里的熊孩子,会每人发一个,总共发完也没有多少钱,大家欢欢乐乐、轻轻松松过一个年。
或许,广东人的做法值得其它地方的人参考,它延续了“红包文化”的本来面目,至少遏制了人们的攀比心。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