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粤语推广传承 > 粤语档案

九声六调说粤语 盏鬼生猛两千年

2024-09-26  (12)赞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本文来源于©广州日报,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粤语之情

位于珠江口的广州、香港、澳门,是三座世界名城。几千年来,三地始终连为一体,居民都以粤语为本土方言,同声同气。有学者说,粤语不仅保留了大量古汉语的成分,也是少有的经历了现代化的方言。粤语的现代化,得益于港澳地区衍生出的大量新鲜粤语词汇。这些新词又伴随着盛极一时的流行音乐、影视作品等进入内地,影响深远。如今,粤语中独具特色的词汇、俗语,不仅是广府人思维、审美、民俗、民生的反映,也是当今粤港澳大湾区以及海内外广府人共同的精神纽带。

香港“走青”别致风趣 粤语“北上”风靡全国

今年86岁高龄的郝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广州人,至今还记得第一次去香港走亲戚时的情景。那时他才20岁出头,去酒楼吃饭,点完菜后,亲戚随口说了一句“走青”。“当时我不知道是啥意思,一问才知,就是免放葱花的意思。”葱花是粤菜师傅最喜欢的佐料之一,如果食客不习惯葱花,就要提前跟服务生打招呼。在香港,一句“走青”,新颖又别致。

港澳文化繁荣,衍生出许多粤语新词,有音译词,也有意译词,华洋杂糅,活泼多元。1974年,香港无线电视(TVB)将小说《啼笑因缘》拍摄成25集电视连续剧,同名主题曲由当时红遍乐坛的粤语歌手仙杜拉演唱,调式为七声雅乐宫调式,旋律温柔舒缓,很快就打破当时香港乐迷只听英文歌曲的习惯。之后,粤语歌日渐盛行,并借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北上广州。20世纪70年代末,广州东方宾馆办起了第一个音乐茶座,大获成功。随后,音乐茶座如雨后春笋般冒起,一批创作、演唱粤语歌曲的音乐艺人成长了起来。一时间,时代的风起云涌,个人的悲欢离合,在词曲人手中化为一阕阕乐章,或洋溢着家国情怀,振奋人心,或充盈着儿女情长,婉转悠扬。粤语歌逐渐在全国流行,粤语也随着这些经典歌曲一路“北上”。歌手李健曾说,谭咏麟不仅是他最喜欢的歌手,也是他的粤语启蒙者。

广州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创造了许多引领时代潮流的新鲜经验,展现了广州人的开放意识、改革意识、市场意识和实践意识。这一切也在语言中体现了出来。粤语中多了不少反映广州、珠三角以及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词。人们常说,不懂得饮“头啖汤”的,不是广州人。其中,“头啖汤”一词,本义是第一口汤,为广州人的饮食术语,寓意先行一步。20世纪七八十年代,广州人先饮创业致富“头啖汤”,尝试学生餐的容志仁、做太爷鸡的高德良、办童装的陈兴昌、开酒店的温万年等,是全国最早的一批个体户,也是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带动了整个珠三角地区的人勇饮“头啖汤”,涌现出“养鸡大王”“孔雀大王”“兰花大王”“饲料大王”等创业者。

随着生机勃勃的新生事物出现,粤语中涌现出“打的”“搞掂”“有料”“T恤”“头啖汤”“生猛”等一批反映新事物、新潮流、新观念的词语,并在全国广为流传。广府文化学者饶原生说,当时粤语是时髦、潮流的象征。大江南北,人们在言谈中夹几句粤语词汇,就会觉得自己跟得上潮流。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不少新鲜的粤语词汇。

三地人合力编正音字典 三代人讲古话传承

近年来,粤语文化更加精彩纷呈。广州话字典、粤语说书、粤语相声、粤剧粤曲、广府话大赛等文化传承项目和活动层出不穷,特别是粤港澳三地不断出新招,令粤语文化薪火相传,绵延不息。

20世纪90年代,暨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詹伯慧召集了粤港澳三地专家担当审音委员,着手策划编撰《广州话正音字典》。摆到桌面上等待审订的粤语字音有好几千个。粤语泰斗们一丝不苟,直抒己见,常常因一个字的读音争得面红耳赤,讨论一两个小时方有结果。经过十几年的共同努力,《广州话正音字典》终于在2002年出版。编写方言正音字典,在汉语方言学界和辞书学界皆属首创,被誉为粤语文化的基础性工程。它既有粤语古香古色的魅力,又吸收了时代的新元素,如今,很多粤语教学活动都会参考这部著作。

《广州话正音字典》出版3年后,61岁的颜志图在文化公园重开“羊城讲古坛”,用地道的广州口音,把一本长篇小说绘声绘色地道来。这位“粤语讲古”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身边还聚集了一群年轻人,“80后”彭嘉志就是其中的一位。彭嘉志从小就爱听粤语故事,对昔日的生活场景充满好奇。出于对历史文化和粤语的热爱,早在2003年,他就拜颜志图为师,踏入了粤语讲古这个行当,一说就是21年。如今,每周的工作日,一到上午10时,彭嘉志就会准时出现在文化公园奕苑里的“羊城讲古坛”,声情并茂地为街坊奉上一场粤语艺术盛宴。他身边还有“00后”邹游曦、“10后”周文曦等一群“后生仔”,他们纷纷登台,传承粤语讲古艺术。邹游曦希望通过讲古说书,让更多人爱上粤语;黄炫衡最喜欢粤语的九声六调;乐美谦则陶醉于粤语古音古义的优雅。周文曦曾说,他的很多同学都不懂粤语,他希望通过粤语讲古,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粤语。

从颜志图到彭嘉志,再到邹游曦、周文曦,三代人倾心倾力,粤语文化的传承生生不息。

粤语文化薪火相传 同声同气生生不息

在图书馆、校园、剧院以及竞赛场上,粤语传承也有声有色。“沙湾飘色,雨水滴滴,担定凳仔睇飘色”,在广州番禺沙湾育才幼儿园,一首首经典粤语儿歌、童谣,由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唱来,格外动听。园长陈秀冰说,幼儿园会定期举行粤语童谣活动,在演绎经典的同时播下粤语文化的种子。

同样的场景还出现在海珠区少年儿童图书馆里。在这里,来自广州“粤讲粤顺”志愿服务队的年轻人“化身”为豪迈的李白、婉约的李清照、淡远的王维等,在妙趣横生的古今穿越中,带着人们感受粤语的奇妙。队长黄燕玲是地道的广州人,平时在花都工作。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燕玲刚从花都赶回广州中心城区,当时已是晚上7时多了。她告诉记者,七八年前,她发现有不少孩子想学粤语,但缺乏语言环境。“作为广府人,我觉得有责任帮别人学习粤语。”她说。

从2016年开始,黄燕玲利用周末时间教人学习粤语,一干就是八年。志愿者老师从最初的一两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六七个人,其间经历了多少坎坷,也许只有她自己知道,但这位活泼开朗的“西关小姐”还是坚持了下来。“这些老师平时都有自己的工作,完全是凭着对粤语的热爱,牺牲休息时间,帮助青少年学习粤语。”黄燕玲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讲粤语,志愿团队的工作能越来越顺,就给志愿队取了“粤讲粤顺”这个名字。让她欣慰的是,如今喜欢粤语的人越来越多,每次活动报名都是“秒满”。

在黄燕玲进行粤语志愿服务两年后,广府人联谊总会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超粤未来”广府话大赛在广州拉开序幕。大赛通过诗歌朗诵、趣味答题等形式传承粤语文化,弘扬广府文化。2024年,这一粤语盛会升级为全球青少年广府话大赛,逾千名来自海内外的青少年热情参与。羊城笑星黄俊英、广东名嘴郑达、香港作家黄虹等广府文化名家、知名主持人纷纷来到现场,共同为传承粤语助力。

在抑扬顿挫的音韵中,你能体会到粤语的魅力,感受到中华文化绵延不绝的生命力。

“广式”祝福语

龙精虎猛:形容人生气勃勃、生龙活虎盆满钵满:形容赚的钱很多风生水起:形容事业或生意红红火火

日常用语

求其、是但:随便唔该晒:感谢好挂住你:很想你今晚想食咩:今晚想吃什么件衫几钱:这件衣服多少钱

外来词

的士:出租车

士多:小商店

士多啤梨:草莓

冧巴:数字

俚语

吹水:聊天

有情饮水饱:形容两个人感情好

糖黐豆:比喻两人形影不离

盏鬼:十分有趣、可爱、无比生动的人和事

歇后语

十月芥菜——起心

湿水棉花——冇得弹

波罗鸡——靠黐

扭纹柴——难搞

好意头

派利是:发红包

饮胜:干杯

胜瓜:丝瓜

生菜:生财

 

出品/江永忠、许芳

策划/关雅文、周娴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张忠安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苏俊杰、莫伟浓、廖雪明、王维宣、骆昌威(除署名外)

题字/王斌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


赞助商连接
3D开发
百度搜寻:《九声六调说粤语 盏鬼生猛两千年
如本文侵权,请把本文相对应的原创链接及文章作者证明发至邮箱service@yuetol.com,核实后本站即删除。



相关话题Tags


相关内容


网友回应 更多回应(0) 进入可赞踩

发表回应
默认免登陆匿名发表
   

粤村镇点击此处一分钟即可智能化为您的村/镇 开通「某某村之窗」!其他类型注册:粤人 | 粤机构 | 公司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