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粤网 2025-07-25 (3)赞 (0)回应
官方 网站建设:企业、政府、学校网站建设、开发、运营,3D网页开发(广州13423640808,深圳13922266979,微信同号) *在线咨询
官方 全能网队:让企业内低性价比的网站运营/设计师下岗!每月最低仅需375元统一包起网站运营+编辑+设计+推广+服务器维护工作 *在线咨询
官方 丰业合作社:广东省级示范社,30多年原产地批发供应荔枝、圣女果、番石榴、火龙果等 #13922255007 *在线咨询 *填写收购意向
官方 场地租赁:廉江良垌水果收购场地/冷库/办公室租用 了解详情 #13542015105 *填写意向
本文来源于©蓝粤网,本站乃公益性发布
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内容地址:https://www.gov.cn/zhengce/2017-01/25/content_5163472.htm10.保护传承文化遗产。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方针,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抢救保护濒危文物,实施馆藏文物修复计划,加强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文物保护。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历史文化街区、名人故居保护和城市特色风貌管理,实施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工程,做好传统民居、历史建筑、革命文化纪念地、农业遗产、工业遗产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国家文化公园,成为中华文化重要标识。推进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工程,进一步完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实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保护传承方言文化。开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保护工作,加强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经典文献的保护和传播,做好少数民族经典文献和汉族经典文献互译出版工作。实施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中国民间文学大系出版工程。推动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理研究和保护传承。
七月廿五,让粤语在时光里放声
当珠江的晨雾漫过骑楼的雕窗,当茶楼的“一盅两件”伴着熟悉的吆喝,每年7月25日,总有一种乡音会格外清亮——这是属于粤语的日子。从2014年广府人提笔写下倡议开始,这个盛夏的坐标,便成了守护千年声韵的约定。
粤语从不是简单的方言。它是岭南大地的活态史诗,平仄里藏着唐宋的余韵,语调中裹着珠江的潮汐。那些“食饭”“落雨”“唔该”的日常表达,实则是古汉语在现代的生动延续;那些“有啲嘢,唔使讲咁多”的含蓄,藏着广府人务实又细腻的处世哲学。它不止在广东的街巷流转,更在港澳的霓虹里扎根,在海外唐人街的炊烟中回响,成了千万华人跨越山海的情感密码。
或许有人说,时代变得快,方言总会淡。但粤语日的存在,正是要证明:传承从不是被动的守护,而是主动的拥抱。可以是教孩子唱一首粤语童谣,让“月光光,照地堂”的旋律代代相传;可以是和朋友用粤语聊一场天,让“盏鬼”的俚语焕发生机;可以是在屏幕前分享一句地道表达,让更多人发现“湿碎”里的智慧、“架势”中的豪情。
今天,不必刻意,只需自然地开口——用粤语道一声早安,讲一段往事,哼几句老歌。因为每一次发声,都是对这份文化瑰宝的温柔托举。七月廿五,粤语日,让我们共赴这场声韵之约,让千年乡音,在时光里永远鲜活。
7 月 25 日,一个承载着千万人情感与记忆的日子 —— 粤语节,在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球粤语社群中悄然升温。这个以 “守护乡音、传承文化” 为核心的节日,不仅是对一种语言的致敬,更是对岭南文化基因的深情回望。
粤语,作为汉语七大方言之一,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它保留了大量古汉语词汇和发音,堪称 “古汉语活化石”。从杜甫诗句中的 “食饱” 到日常对话里的 “早晨”,从戏曲唱词中的 “几多” 到市井吆喝中的 “唔该”,粤语的每一个音节都流淌着历史的韵味。这种独特的语言特质,让它成为连接古今的文化纽带,也让岭南地区的历史记忆有了可触摸的载体。
粤语节的诞生,源于对语言传承的深切忧虑。在全球化与标准化的浪潮中,方言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据统计,目前全球使用粤语的人口约 1.2 亿,但年轻一代中能熟练运用纯正粤语的比例正逐年下降。
如今,粤语节已成为一场跨越地域的文化盛宴。在广州,老街巷里的粤语童谣传唱会吸引三代人同堂参与;在香港,粤语电影展映与剧本朗读会让经典台词焕发新活力;在海外,唐人街的粤语卡拉 OK 大赛汇聚着不同肤色的爱好者。年轻人通过粤语 rap、短视频配音等新潮形式,让古老方言与数字时代碰撞出奇妙火花;学者们则举办方言保护论坛,探讨如何在现代化进程中为粤语留一方天地。
粤语节的意义,远不止于语言本身。它承载着岭南文化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精神内核。从粤剧、粤曲的婉转韵律,到早茶桌上的市井烟火,从黄飞鸿系列电影的侠义精神,到大湾区建设中的协同智慧,粤语文化早已融入岭南人的血脉。节日里,长辈们教孩童念粤语绕口令,匠人展示广彩、榄雕等非遗技艺,正是这种文化基因代代相传的生动写照。
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背景下,粤语节更成为促进区域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三地民众通过共同的语言记忆,加深对 “大湾区人” 身份的归属感,在文化共鸣中凝聚发展合力。正如一位参与者所说:“讲粤语,不是为了画地为牢,而是为了在多元世界中,守住自己的文化坐标。”
7 月 25 日,当你听到身边响起熟悉的粤语问候,不妨放慢脚步,感受这门语言里的温度与力量。它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一份值得珍视的文化遗产。粤语节提醒我们:守护乡音,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传承文化,才能在时代浪潮中扎下更深的根。
粤人/粤机构/粤村镇